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

「不虞匱乏」不是最佳狀態 :我感謝當年的「沒有退路」

2015/05/25

photo credit:flickr@Karl Baron CC BY 2.0
原來「不虞匱乏」不是生命初期的最佳狀態,反而處處匱乏的時候,我們才會明白,造物者將我們的眼睛放在前面,原來就不是要我們一直往後找退路。
擔任集團總裁的高中同學C,常和我聊起職場上的有趣見聞,
前一陣子他談到一位可堪造就的碩士生,在應徵當日,他的父母親也跟來了,父親繞了工廠一圈後發現員工忙碌異常,不禁抱怨:「這家公司很操喔。」
母親則是不斷詢問,是否可以固定休週六、週日?
「結果在報到當日,碩士生就打電話來說身體不舒服,最後根本沒來報到。唉,不能怪他,要怪就怪他的家庭提供他太舒服的退路。」
C有感而發:「學歷高的人一堆,但千軍易得,一將難求。要找到打硬仗的強將,大部分背景是像我們當年一樣的,沒有退路的人。」
C當年和另外兩位同學合資創業,當公司遇到難關時,還有其他出路的兩位同學先退股了。生長在食指浩繁的大家庭裡,C不可能從家中取得任何奧援,只好忍痛向銀行借錢,吃下股份,孤軍奮戰。
結果他每天早上七點半到公司,和工程師把所有的機器都測試調整一遍後,才放心開工,結果日後公司獲利後,總經理到外面開一家一模一樣的公司,卻因為達不到他的良率,也倒了。
每次我讚美他的成就時,他總是謙虛道:「我的頭腦和能力沒比他們強啦,我只是像阿信一樣,沒有退路。」
我和C的頭腦真的都不是一流的,因為高中時,我們的成績都是班上的「啦啦隊」,大考成績反映實力――我們都考砸了。
我考上私校,C則必須重考,但重考一年,還是上私校。
現在兩個快五十歲的中年人,見面時最常聊的,不是做過什麼豐功偉業,而是現實的大神要我們繳械時,我們如何死守城池,沒被殲滅。
我們得到的結論都是「我們認清自己沒退路了。」
十九歲那年,如果我的老爸沒宣告破產,我不會心甘情願當沖床工人;
二十四歲時,如果不是體認到一輩子買不起臺北的房子,我不會回到中部重新學英文;
三十三歲那年,如果不是飄進教室的濃煙已經占據了黑板,我不會衝出去搞一些奇奇怪怪的「運動」;
四十四歲時,如果不是受不了學生怠惰掃地的劣習,我不會重新拿起停了二十年的筆。
如果今天我能做出一點兒事,都得感謝我當年自覺「沒有退路了」。
然而在彈盡糧絕,天地不應的窘境時,我也曾自怨自艾,羨慕那些有「富爸爸」當靠山的同儕。
直到我在曼谷的酒吧,遇到了來自瑞典的Moses,我才停止抱怨。
那晚被曼谷的友人拖去喝小酒:「這家外國人多,你英文好,比較不怕。」
酒過三巡後,金髮藍眼的Moses出現了,他指著桌上的泰國生蝦:「Hi, guys, this tastes really good.」我們請他吃了蝦,各自介紹了自己後,Moses突然提出借錢的要求。
當下我瞭解到Moses像一般的歐美年輕人一樣,到亞洲尋找「刺激」、「異國情調」,甚至是「生命的意義」,但錢花光後又捨不得離開。
「我給你五百泰銖,但你必須告訴我你的故事。」
「Deal!」Moses接受了我的提議。
「我來自瑞典,一個福利很棒的國家,不用上班,政府每個月給的一點三萬克朗(約五萬臺幣)救濟金,就可以讓我不愁吃穿,但我也被要求要去上大學,或學一項技能。」
「哇!好棒!」我和友人驚呼連連。
「也不用太羨慕我們,生活太安逸讓許多人質疑,那上帝要我幹什麼?想不通,有人就自殺了。瑞典每年有兩千多人自殺,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。」
花五百泰銖買Moses的故事,我覺得很划算,因為他讓我思考,
我心目中一直以為的「北歐天堂」可能不是真正的天堂,這世界上一定有比物質更重要的東西,但那是什麼?
這些年我一直思考,為什麼有些朋友佔高位領高薪,卻每日愁眉度日,但有些得了絕症、倒數生命的朋友,仍然是快樂的發光體?
去年聖誕節我收到Moses的mail後,我似乎找到了答案。
『Vincent:
收到我的信,你一定很意外,但因為今天是感恩的日子,我覺得應該要為你當年借我錢,說聲謝謝,所以我找出了你給我的名片,看到了你的mail address。我現在人在挪威工作,因為瑞典這幾年失業率很高,我大學畢業也找不到工作,決定不再依賴救濟金,到薪水高一點的挪威工作。其實說高也還好,因為這裡物價水準高,扣掉房租和生活開銷後,能存下來的錢實在不多。但我活得比以前快樂多了,因為我現在花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創造的,也交了一位挪威女朋友,因為她覺得我是一位務實的人(我以前好爛,哈!),還是要說聲謝謝你,我亞洲的朋友。Moses』
這位北歐的年輕人讓我知道,原來「創造」比「擁有」更重要。
擁有再多物質,如果沒有創造,生命就失去了意義。
去年我看到臺灣自殺率上升的新聞,上網也看看Moses的祖國,曾經自殺率也很高的瑞典,結果看到令人訝異的結果,臺灣的自殺率竟然上升到世界第二十四名,而瑞典現在是四十四名。
想不到經濟被逼到絕路的瑞典人,竟然更能發現生命的意義。反觀臺灣同胞正陷入瘋狂的財富遊戲中。
問許多炒房的朋友:「為什麼需要買那麼多房子?把房價炒高了,下一代不是更買不起房子嗎?」
「就是因為下一代更買不起房子,所以我趕快先替他們買起來。」
友人的答案似乎有道理,但我想到前幾年報上看到的一則新聞,
一位在美國取的碩士學歷的高材生,在犯下殺人案後,對記者的發言竟是:「我恨我的父母親,因為他們替我付了學費,連房子車子都替我先準備好了,那我生命還有什麼奮鬥目標?」
原來「不虞匱乏」不是生命初期的最佳狀態。
反而處處匱乏的時候,我們才會明白,造物者將我們的眼睛放在前面,原來就不是要我們一直往後找退路,而是要我們被絕境逼出潛力後,正視前方,創造自己的出路。
那個聖誕夜,我回信給Moses:「我現在才想起,你的名字和聖經中帶猶太人出埃及的先知摩西一樣。或許你的父母早就預見,你日後會被生命逼到絕路,但憑著勇氣往前走,連紅海都會分開,替你開出一條路。所以從今天起,讓我們對『匱乏』心存感恩,然後別過頭去,不再留戀那些齧蝕創造力的退路吧!」
(本文轉載自蔡淇華臉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