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

大稻埕

18世紀末的大稻埕,因淡水港的開放後開始大放異彩,讓大稻埕成為商貿繁榮、人文薈萃之地。大稻埕擁有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、傳統的閩南平房、明亮的紅磚洋樓,不論是古蹟建築、傳統民俗、茶行、布行、中藥材行、在地美食等,到處都有舊城的歷史軌跡。在這歷史悠久的古老街區中,擁有深厚歷史傳承的百年老舖與創意街區,打造出大稻埕新生活美學。
若想要一窺台北人文底蘊,您可以漫步在迪化街、或在慈聖宮前的小吃攤品味在地美食,踏入巷弄裡逛逛各具風格的選物文創小店,坐在典雅懷古的街屋中喝杯咖啡享受悠閒時光,想體會臺北傳統生活,來臺北絕對不能錯過大稻埕!


大稻埕原是平埔族的居住地,因萬華(艋舺)同安人發生激烈的械鬥,造成族人移至大稻埕定居,開始大稻埕淡水河旁商店和房屋的興建,淡水港開放後,大稻埕在劉銘傳的治理下成為臺北城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,以茶葉、布料為主要貿易交易,當時的延平北路及貴德街一帶便是商業活動的重心,也讓大稻埕早年的歷史多采多姿、令人回味。
大稻埕碼頭位於淡水河畔,現今五號水門處(環河北路、民生西路口)。大稻埕的發展歷史,與大稻埕碼頭有著密切的關係,淡水開港通商,外商洋行紛紛到此開設商號,促成大稻埕往後的繁華。現今雖然碼頭功能不復當年,但已轉型為民眾休閒遊憩的去處。
近年來大稻埕碼頭除了迎節慶放煙火之外,沿岸並闢建自行車道,民眾可以悠閒騎單車享受河畔之旅,同時欣賞大稻埕的古意景緻。

饒河街觀光夜市

饒河街夜市位於松山區八德路四段及撫遠街間的饒河街,全長600公尺,是臺北市區的大型觀光夜市之一。饒河街與松山車站一帶舊稱錫口,因基隆河水深,使本區得舟楫之便,而成為基隆、宜蘭貨物運至臺北城之轉運站,當時商賈雲集、舟船輻輳,極一時之盛,故使本區有「小蘇州」之稱。後因港岸河水淤積,停泊船隻漸少,再加上八德路拓寬後,饒河街成為次要道路,商業活動大減。政府為了改善當地商家生計,遂於民國1987年將南松山橋下有照攤販集中至饒河街,規劃為五百公尺長,為臺北市第二條觀光夜市。攤位整齊,內容琳琅滿目,蚵仔麵線、牛雜麵、冰品攤等應有盡有。除了小吃外,各種日用百貨如服飾、皮鞋亦物美價廉,此外還有民俗技藝表演及土產展售等。
饒河街夜市全長約六百公尺,位於撫遠街與松山火車前的入口處,各設有一座燈火璀璨的牌樓,由牌樓處開始進入夜市區。饒河街夜市之一大特色,以定期舉辦傳統技藝表演而聞名。兩側商店及騎樓下的攤販不計其數,因此來到此地的人,無論採買服飾、生活用品或吃喝玩樂,絕對能盡其所欲。

五分埔-成衣街

何處是臺北成衣批發的中心,相信每人心中的第一個反應都是「五分埔」。有數百家批發店,聚集於松山火車站附近。其命名之由來在清朝時,五分埔是臺灣原住民平埔族活動的範圍,而後由何、周、沈、杜、李5戶人家,向平埔族人買下這塊地開墾,並以五分埔為庄名。臺灣半個世紀來的經濟發展,從貧困到不分日夜工作至富裕,就如同五分埔的發展史。中南部北上謀生的民眾,群聚於五分埔,將外銷成衣餘下的零碎或滯銷布料,簡單加工接綴成內衣褲、童裝或粗製的工作服,供路邊攤及零售店販賣,逐漸發展打響五分埔的名號。現在,數百家的成衣業者在此聚集,貨源來自全省,甚至遠從港、泰、韓、新加坡等地區進口來臺。價廉的服飾吸引小盤商來批發、零售,因款式眾多、剪裁流行,不少年輕族群也前來血拼,隨個人任意搭配,創造引人目光的時尚風格。當購物慾望出現,卻預算不足或不想荷包大失血時,最適合的地方就是五分埔,值得一提的是,殺價也是這裡常見的購物現象,與老闆的價碼拉鋸戰,更添採買的快感!